2015-08-27

Brewyard Coffee

1970年代,森那美集團(Sime Darby)將旗下的油棕種植業開發土地重新發展成爲社區,並以“SS”的社區代號,為當時的新社區Subang Jaya劃分出不同的區域。在過去的30年間,Subang Jaya迅速發展成爲人口稠密區,SS15 更是金融業者盤踞的地區,同時也是Subang Jaya的教育中心,聚集了許多大專院校。“泊車位總會一位難求”、”咖啡館與餐廳愈開愈多”這兩個跡象正好顯示了該區商業的蓬勃發展。

時下流行的社交網站TallyPress,曾將Brewyard Coffee歸納入“Top 10 Hipster Cafes in Klang Valley”。另外,還特意撰文寫了十個光顧Brewyard Coffee的理由。看起來,TallyPress對Brewyard Coffee可是疼愛有加。
The term “Hipster Cafés” implies trendy cafés which are deemed favorite hangout spots for youngsters usually the Millennials, i.e. the Generation Y. From a standpoint, Cafés largely serve as centres of social interaction, providing a place for people to gather, talk and chit-chat.
Brewyard Coffee
42 Ground Floor, Jalan SS15/4, Subang Jaya. 



最初看到Brewyard Coffee,原以爲這是一家護膚品商店,皆因Brewyard Coffee的Logo總會讓人聯想起Neal's Yard Remedies或是Crabtree and Evelyn。倘若不停下脚步,仔細看一下Brewyard店門外與墻壁顔色相近的大招牌,也不會留意到樹下“埋藏了”一顆咖啡豆。Brewyard Coffee的標誌具有隱喻性,很有意思。

開張已有1年多的Brewyard Coffee,位于Subang Jaya的正中心,同時也是SS15區內馬路最寬的大路邊,充沛的陽光會直接照射在這一排店屋上,店舖大門異常明亮。Brewyard跟Cosans身處在同一排店,它的正前方就是大巴刹。按照印象推算,這裡曾經有一家漫畫店、漢堡店和小超商。儘管前幾個月也有開車經過這一條道路,卻怎麽也記不起什麽時候冒起來這一家Brewyard Coffee。

Brewyard Coffee並無令人一見傾心的門面設計。作為一個標誌,大樹並沒有真正被運用在咖啡廳的裝潢主題上。然而,它卻創造了一個雅緻而舒適的良好環境。





咖啡廳前後的玻璃門外都設置一小片向外裸露的空間。前臺就像一個只有幾級階梯高度的露臺般;後臺則是和地面維持在水平線上。坐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夠真切地感受天氣的問候,惟前臺的風景較好許多,後者則隱秘許多。

Brewyard Coffee的裝潢設計很別致,整個環境融入在一種愜意雅嫺的氛圍當中。
咖啡廳室內最前端是被一面實牆、兩面透明玻璃牆間隔出來的小客廳。由小木箱改造成、上層墊著深綠色坐墊的小木椅,雙雙對對地圍坐在正方木桌旁邊。餐桌正上方有一片由樹葉構成的天花板,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高低的燈泡懸吊在半空中。附近的黑墻上還有一幅“三羊開泰”的壁畫,非常應景。







至於咖啡廳內部的主要用餐區域,則被設置在中央的櫃檯分割成左右兩邊。
在L形吧台背後是一條狹窄的走道。走道右邊有一面覆蓋著綠被的鐵網;腳下則是設計成日式戶外庭園般的石道,石道的縫隙佈滿了白色鵝軟石,頗有花園的情調。

狹窄的“庭院”裏僅限三個餐座。由白墻凸出來的厚實木平面台,看起來十分穩固。帶有凹痕的桌邊使得這個四方形的平台多了一點設計感,並且各自備有兩個工業鐵皮高腳椅。白墻上的架子懸吊著白木畫框,玻璃燈泡由三腳架子的上方向下垂吊。在昏黃燈光的照映下,這個角落注入了一絲浪漫情懷。想要冷靜獨處,這個角落再適合不過了。







沿著石道走到轉角處,裡面隱藏了兩間洗手間;穿過短短的走廊,來到出口,即能通到咖啡廳的主要餐座區,就如小小迷宮般,設計充滿趣味。用餐區左邊的牆面全由紅磚所築起,走廊出口的紅磚牆上另外掛了滿天星燈串作裝飾,在較為昏暗的空間裡閃閃發亮。

 Brewyard Coffee室内則被三道墻隔成兩條長長的空間;它們分別是一面紅磚墻、白磚墻以及一面白墻。紅白相映的墻壁與水泥地面,保留了簡單、原始及樸實的韻味。

直排的、橫排的木餐桌椅通通都往白色磚牆上靠攏。米色的牆壁從遠處看其實沒什麼,一旦湊前去就能發現它原來內有乾坤——磚頭裡內嵌了玻璃罐子與仿真的植株,頗有設計感。


  




Brewyard Coffee的Menu是一張A4紙大小的雙面牛皮紙:一面是飲料,另一面是餐點。

近期更換過的Menu,加入了一些較有特色的餐點如The Köttbullar Breakfast、The Breakfast Tortilla、The Majesty Pasta、Smoked Salmon Pizza等等,看起來很吸引人。

甜品類則有招牌的B.Y.Waffle、Little Lost Ship、Sugar Momma、Gone Mars Bar等等。擺放在玻璃櫃里的蛋糕口味并不多,如常見的Red Velvet、Oreo Cheese Cake及Nutella Chocolate Brownie,另外還有兩款名字很特別的The Lady (Early Grey Tea + 荔枝)和The King (Banana + 巧克力)。




Brewyard Coffee的飲料選擇有很多。除了最基本的咖啡口味如Long Black、Latte、Cappuccino、Mocha、Hazelnut/Caramel Latte等等之外,這裡也提供比較有特色的咖啡因或非咖啡飲料如Iced Gem、Mocreo、Salted Nutella Latte、Earl Grey Latte/Chocolate、Choco Berry Shake,口味多元化,可以開拓更大的市場,或者不愛喝咖啡的顧客群。

於鄧紫琪同名的“Iced Gem”,其實是縮寫的Gula Melaka,、Espresso and Milk,充滿本地風味。所謂的“Mocreo”則是Mocha及Oreo的綜合體,味道偏甜。

Brewyard Coffee的奶泡咖啡的拉花很有水準。咖啡的口味雖然也不差,喝起來很順喉,唯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Long Black/Ice Black - MYR 8/9 


 Flat White MYR 11


Toasty Four是一款聚集了四種風味的特色三文治。四片歐式麵包各自佔據在砧板的不同角落。每一片麵包上都有不同的賣相與口味,既有甜的也有鹹的。首先有塗上一層厚厚蘑菇醬的三文治,接著是壓著生菜沙拉的煙熏三文魚三文治,還有香嫩的烤雞三文治,最後是香蕉三文治。

據説,烟熏三文魚最早由愛斯基摩人所發明。他們發現經過鹽腌及烟熏的三文魚,能夠保存得更久,既能保持魚肉品質,也能讓味道更自然鮮美。覆蓋在最上層的烟熏三文魚,體積幾乎跟底下的麵包片一樣大,而且肉質厚嫩、新鮮。

濃稠的蘑菇醬汁與滑嫩的蘑菇片融合在一起,配著歐式麵包吃,味道很不錯。加入了檸檬、蒜米及香料一起腌製的雞扒,具有多元風味;雞扒并沒有煎得過熟,因此依舊保留了肉汁,雞扒才能保持軟嫩的口感。

切片麵包上一半抹上了厚厚的花生醬、另一半抹上了厚厚的果醬,然后加上切片香蕉,再撒上花生碎,就完成了如甜品般的香蕉口味三文治,滋味十足。


The Toasty-Four MYR 22 






The Köttbullar Breakfast以瑞典式早餐作賣點。有別於一般常見的大早餐。一顆顆大肉丸,具有紮實的口感,濃稠的蘑菇醬另肉丸沾了一股濃郁的野菇味,風格別具一格。


歐式切片麵包微微透著純樸的麥香與豆香;覆蓋在麵包上層的蛋治沙拉,是Scrambled Eggs與熟蛋的混合體,再配以不添加任何醬料的生菜沙拉,這份早餐不但讓人吃得特別滿足,還讓人免去油膩所帶來的負擔。


 The Köttbullar Breakfast FYR 20




由於鄰近聚集了許多大專學院,SS15一帶的餐廳或咖啡館通常都會營業到比較晚,以便配合年輕人的生活作息。Brewyard Coffee的營業時間爲中午12時至凌晨12時,因此是夜貓子的聚集地之一。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周末中午時段的Brewyard Coffee竟然沒有什麽人潮;相反,這裏顯得比較冷清。倘若渴望享受獨處才有的謐靜,中午時段光顧這家咖啡館,是人潮比較少的時段,恰好可以避免人聲鼎沸的煩惱,靜靜享受美食與獨處的時間。

2015-08-22

镒記中西菜館 Restaurant Yut Kee

最初有眼不識泰山,並不清楚镒記這家店。因為Capsquare的關係,誤打誤撞去到镒記的舊店,接著搜尋了資料才知道镒記的歷史。當許多老行業都已經被發展的洪流淘汰以後,經營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的老kopitiam,堪稱是少數能夠生存下來的奇蹟。

辦公室就在附近的《東方日報》曾採訪過這家吉隆坡人的老字號:鎰记是於86年前由現任掌陀人的爺爺李大鎰所創辦。在上世紀20年代,即英殖民時期,爺爺從海南島南下到馬來半島,在一名華商的僱用下当厨廚師,隨後自行創辦镒記。

镒記曾在2010至2013年期間,曾被TimeOut KL推選為Best Cheap Eats、Best Chinese、Best Malaysian Restaurant以及Best Hawker/Mamak。在其他各大知名網站或部落格的大力推薦下,慕名前往镒記的食客愈來愈多,成為吉隆坡城中的熱門早餐店。茶室內坐著的顧客和茶室外排隊的人潮幾乎一樣多。

始創於1928年的镒記,在去年搬離了原來的店址。新店址跟舊店其實只隔了一條小巷。在吉隆坡塔的見證下,這個外牆塗上朱紅色的三層式新建築,顯得更魁偉。屋簷下掛著幾個大字:镒記中英菜館,正式由茶室變身為餐館。

 镒記中西菜館 Yut Kee Restaurant
No.1, Jalan Kamunting, Off Jalan Dang Wangi, Kuala Lumpur




由小店遷移至大店,全新的镒記擁有更加寬敞的面積,以便能夠容納更多的餐座椅。固然換了地方,新鎰记還是刻意地保留了原來的懷舊感——小老闆特意到中國找來了原來的地磚,並把老店的餐桌椅、復古大鏡子、牌匾、復古風扇、泛黃剪報、舊式玻璃蛋糕櫃、白板大餐牌、創始人的老照片等等,統統都遷移到新店。

在新址重新營業的镒記,人潮依舊多,幾乎高朋滿座。這間接也讓其他公司找到了商機——新镒記的籬笆外忽然多了一些賣乾糧、賣小吃、推銷信用卡、慈善機構的攤位。

常客們都深知镒記的一項不明文規定:即是到場時,需要先在櫃檯向老闆報上名字作登記,形式有點像到診所看病一樣。登記完以後,就乖乖地走到店外站著或坐著,等待小老闆以宏亮的聲音呼叫自己的名字,接著跟隨服務生把自己帶到適當的座位上。由於顧客實在太多,故多人同行的話,可能會被拆散并分派到不同的座位;少人同行的話,則要將就一下,與其他人不熟悉的客人“搭臺”。這其實是一種相互尊重的體現;店家依據現場環境,以最公道的方式安排客人入座,避免等待時間繼續延長。無論是對客人還是對店家,任何一方都有益處。不過,個人還是建議四人同行是最佳的選擇。那是因爲店裏的餐桌基本上都可以一次容納4個人,因此會減少被拆散的幾率,同時等待的時間可能也比較短。





等待食物上桌的時間相對地短。一般上,在十至十五分鐘以後,熱騰騰的食物就會陸續上桌,由此證明厨房的流程編排妥當,提高了效率,服務令人滿意。

隨著時代變遷,城市中冒起了愈來愈多的摩天樓與購物商場。老建築就被一些不懂得珍惜歷史的人給摧毀,并沉沒在摩天樓的樓底之中。吉隆坡已漸漸地失去了原來獨特的特色。幸運的是,镒記把傳統的老味道保存了下來。當臺灣朋友問起吉隆坡市内怎麽找不到有特色的早餐店時,镒記即成了反駁他們的最佳範例。

海南雞扒、牛油蛋糕、Kaya瑞士卷、Roast Pork Roll、海南咖啡,依舊是镒記的招牌菜。其中Roast Pork Roll應該是最暢銷的招牌美食,由於限量出售,所以很快便賣斷市。Kaya瑞士卷則因爲出爐程序比較繁瑣一點點,故要吃它可能也要等上一小段時間。不過,令讓人滿意的是,食物的味道并沒有受到人數的影響而降低。


其實除了以上提及的美食以外,镒記也有售賣豬扒、羊扒、魚扒、牛粥、魚粥、鷄飯、叉燒飯、炒飯、燜飯、咖喱牛肉飯、海南炒麵、福建炒面、廣府炒、淋面、薑葱豬肉飯、薑葱魚片飯、牛腩飯、炒菜、Asam魚、燒海南麵包(即烤麵包)、蒸海南麵包……等數不盡的菜單,是一家名副其實的中西菜館,幾乎什麽口味的食物都能吃到。

大致上,各種美食都保持了原有的水準。唯海南咖啡的味道可能就會有比較明顯的偏差,但整體影響不大。畢竟镒記的海南咖啡是經過80多個年頭纍積下來的古早味,濃而不苦,香而不烈,非常符合中馬人的口味。

镒記店内也有售賣炒咖啡豆,價格爲1公斤馬幣32元。

 Kopi O MYR 1.80


單單看價格的話,镒記的麵食價格都普遍比較高一點點。不過,在上菜以後,您就會覺得這一碟面其實是物超所值的。

首先,像是這一碟淋面,即可以外觀知道它的分量并不小——麵條分量多以外,麵條、湯汁裏還隱藏了爲數不少的海鮮如蝦子、魷魚等等。比較起一般外面吃到的淋面,镒記的淋面湯汁比較稀,口味比較像稍微濃稠的湯水。加上覆蓋在麵條上的自家製作的炸香葱,整體口味還不錯。

除了淋面之外,镒記的炒福建面也值得一試。

 淋面 Lum Mee MYR 8


知名食客林金城曾在星洲日報的專欄《新古毛海南雞扒》里提及:
“當年瓊州人多在洋人及富裕西化的土生華人 (娘惹峇峇) 家庭當幫傭,或在英軍軍營裡做伙頭將軍;據1911年及1931年人口普查,報告書上分別記錄“海南人為華人中最具語言天才的方言群”,以及“他們多為家庭幫傭,尤其是歐人家庭幫傭中,十有九人是海南人”,依此可以想像當年景況,對後來海南人創業開西餐廳和咖啡店,甚至影響往後南來跟進者的職業取向,都不難看出端倪。

 如果說在咖啡店裡吃麵包喝西茶,是海南先輩將洋人的早餐習慣和下午茶文化給普羅本土化,那一客中西合璧的“改良版”雞排,則反應了他們因勢求變的智慧。由於早期華人多因風俗習慣不吃牛肉,又難以接受羊肉的膻味,所以海南餐廳為了要招徠華人生意,只好“突發奇想”,創出正規西餐裡沒有的雞扒”。

海南雞扒是80多年老字號镒記的招牌之一。它幾乎是所有食客必點的招牌菜之一。

一般西式肉扒都使用炭火燒烤,而南洋海南人版本的雞扒,則沾粉油炸,淋上洋人式的蘑菇醬汁,再加入洋葱、青豆、玉米粒、蘿蔔粒,以及切成一塊塊的炸馬鈴薯片。香氣十足的炸馬鈴薯片其實要比西餐里的炸薯條更好吃,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油膩感。

當然,愛吃扒的食客也可以將雞扒,換成自己喜愛的魚扒、羊扒、牛扒,或者其他地方很少有機會吃到的豬扒。

海南雞扒 MYR 9.50 



Roti Babi,名字直截了當,也説明了一切。它就像海南版的豬扒包。

上下兩層是法式吐司,外表看起來就像小叮噹的四次元口袋。口感柔軟的法式吐司中多了一股香氣十足的蛋香味。封閉在法式吐司内的餡料是經過炒香的豬肉碎,口感稍微有點干,而且會有一點點油。

剛剛由厨房端出Kaya Roll的老uncle放下手邊的工作,可以走過來說,吃Roti Babi的訣竅是加入放在桌上的Lea & Peerins李派林醬汁——Lea & Peerins是來自英國的老字號,始創于19世紀30年代,是老外最愛用來腌製肉類的醬汁。

倒入幾滴李派林醬汁之後,Roti Babi的味道會出現了不同的變化,令Roti Babi吃起來更惹味,也提升了食物的鮮味,更減低了油膩感。 

 Roti Babi MYR 9




Kaya Roll采用了镒記的homemade kaya,味道傳統且香氣十足,十分誘人,幾乎是來到镒記必點的美食之一。

剛出爐的Kay Roll,蛋捲的質感非常柔軟,口感濕潤且綿密。趁熱吃,風味更佳。

 Kaya Roll MYR 10/盒



镒記的牛油雲石蛋糕(Marble Cake),品質絕對不輸任何一家蛋糕店。

Marble Cake的口感扎實中帶點濕潤,濃鬱的奶油味、傳統的鷄蛋味、香濃的巧克力味、香甜的橙皮味,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是Marble Cake的完美詮釋,完全能滿足個人的口欲。

就像動聽的音樂繞梁三日般,每一次想起牛油雲石蛋糕,腦海中最會浮現出镒記的牛油雲石蛋糕。那種香味是如此的具體。

 Marble Cake MYR 16/盒